过去一个月,支付巨头们都做了什么
过去一个月,Stripe、Google、Visa等支付巨头密集推出AI代理支付协议与稳定币基建方案,标志着由AI驱动的商业新时代已全面开启,支付行业正经历从协议、基建到流量入口的全面重构。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动察Beating,作者:律动编辑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你最近一个月没有关注支付行业,那么可能错过了一些重要的新闻。
9 月 29 日,Stripe 和 OpenAI 联合宣布,ChatGPT 用户可以直接在聊天窗口里购物,不再需要跳转到商家网站。第二天,Visa 推出稳定币预充值试点,允许金融机构用 USDC 和 EURC 进行跨境结算。又过了一天,Stripe 再度出手,发布名为「Open Issuance」的平台,让任何企业都能发行自己的稳定币。
10 月 9 日,市场又传出消息,Mastercard 和 Coinbase 正在竞购稳定币基础设施公司 BVNK,报价在 15 到 25 亿美元之间。而就在去年 12 月,这家公司的估值还只有 7.5 亿美元。
这还只是冰山一角,如果把时间线拉长到整个 9 月,你会发现 Mastercard、Google、Visa、Stripe 几乎在同一时间窗口内,集中发布了各自在 AI 支付和稳定币领域的重大动作。
关键新闻事件回顾
让我们先完整回顾一下这一个月的关键事件。
一个月内,九个重磅新闻,这种密集程度在支付行业是罕见的。更重要的是这些新闻并非孤立的产品发布,它们相互呼应,层层递进。
谁来为 AI 代理立法
当 AI 代理开始代替人类发起支付时,真正棘手的难题便浮出水面——谁来授权,谁来负责,又该如何防止 AI 在幻觉中完成一笔错误交易?
传统支付系统建立在一个简单的前提上,那就是人类会亲自点击购买按钮。但当这个前提被打破时,整个授权与问责机制都必须重新设计。
Stripe 和 OpenAI 的答案是「Shared Payment Tokens」,简称 SPT。这是一种新的支付原语,允许 AI 代理代用户发起支付,但无法接触到用户的真实账户或银行卡信息。每个 SPT 都被限定在特定商家和购物车总额范围内,既赋予 AI 足够的支付权限,又保护了用户的隐私与安全。
ChatGPT 的即时结账功能正是基于这项技术,用户已经能在聊天中直接购买 Etsy 上的商品。很快,这项功能还会拓展到 Shopify 的商家,包括 Glossier、Vuori、Spanx、SKIMS 等品牌。
Google 选择了另一条路径。它提出 AP2 协议,使用三种可验证数字凭证:Intent Mandate、Cart Mandate 和 Payment Mandate。Intent Mandate 定义用户授权代理购买的条件;Cart Mandate 是用户对特定购物车的加密签名授权;Payment Mandate 则向支付网络和发行方发出信号,表明这是一笔由 AI 代理参与的交易。
这套机制提供了细颗粒度的控制与可追溯的审计线索。Google 强调,AP2 是一个开放协议,是 A2A 与 Model Context Protocol 的扩展,不属于任何单一公司。
Mastercard 的策略则更显务实。「Agent Pay」并不强调技术革新,它的核心价值在于兼容性。Mastercard 正在与 Stripe、Google、以及 Ant International 的 Antom 等多个平台合作,确保其支付网络能够无缝接入主流 AI 代理生态。
三种协议几乎在同一时间推出。它们试图解决同一个问题,却走着完全不同的路径。Stripe 选择先占领场景,再推广标准;Google 则先立标准,再吸引应用;Mastercard 不求主导,但求不缺席。
历史早已反复证明,谁掌握标准,谁就掌握未来。这场关于协议的较量,正在悄然决定 AI 商业时代的权力版图。
稳定币的水电煤争夺战
稳定币的交易量早已超过 Visa 和 Mastercard 两大支付巨头的总和。这个数字让整个行业重新警觉,稳定币不再是加密世界的实验品,而正在成为全球金融体系的底层设施。而随着 AI 代理支付的兴起,这个趋势被进一步放大。
AI 代理需要的是一种全天候、即时结算、低成本、可编程的支付方式。传统银行电汇动辄需要几天时间,跨境支付还要经过多层中间机构。稳定币几乎天然契合这种需求,几秒钟完成结算,费用极低,还能与智能合约结合,执行复杂的支付逻辑。
Google 的 AP2 协议已经明确将稳定币作为主要支付手段。在他们的设计里,稳定币是 AI 代理之间的通用语言,既具备数字吞吐量,又保持货币稳定性。
传统支付巨头选择了不同的应对策略。
Visa 推出了稳定币预充值试点,允许金融机构用 USDC 和 EURC 为 Visa Direct 账户充值。换句话说,稳定币不再是 Visa 体系外的竞争者,而是被吸收进网络内部。Visa 产品负责人 Mark Nelsen 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表示,全球支付系统的底层软件极难重建,把稳定币技术整合进现有流程,是更现实的路径。
Stripe 的 Open Issuance 走得更激进。这个平台不仅支持稳定币支付,还允许任何企业发行自己的稳定币,更关键的是,企业可以分享储备金带来的收益。
过去,Circle 和 Tether 等发行商会把用户存入的美元投资于国债等低风险资产,收益全部归自己所有。Stripe 打破了这个格局,让发行者与企业共享收益。
Stripe 总裁 William Gaybrick 认为,监管框架的逐步清晰,使企业进入稳定币领域的门槛大幅降低。他预计未来会出现数十甚至上百种企业稳定币。Open Issuance 支持多条链,包括 Ethereum、Solana,以及 Stripe 自研的 Tempo 区块链。
而 BVNK 的竞购战则揭示了稳定币基础设施的真正价值。
这家成立于 2021 年的公司,专注于帮助企业在稳定币与法币之间实现无缝转换,拥有广泛的银行合作关系和多地金融牌照,累计处理交易超过 200 亿美元。
去年 12 月,BVNK 的估值还只有 7.5 亿美元。不到一年,估值跃升至 15 至 25 亿美元。Mastercard 和 Coinbase 都在争夺这家公司,Visa 和花旗则以投资的方式参与其中。
BVNK 的意义在于它搭起了桥梁,一边是传统法币体系,一边是快速扩张的稳定币网络。在 AI 支付的语境下,这种桥梁的价值被重新定义。谁掌握它谁就拥有了新旧金融系统之间的关键通道。
对 Mastercard 而言,收购 BVNK 意味着可以迅速补齐稳定币基础设施,避免在新一轮技术浪潮中被边缘化。对 Coinbase 而言,这是一次战略扩张的机会,从交易所走向更广阔的支付领域,去构建一个属于加密世界的 Stripe。
BVNK 估值的飙升,折射出市场对稳定币基础设施的重新定价。在 AI 支付的时代,这些公司扮演的角色,就像传统金融体系中的清算行,它们处理的不只是交易,更是价值流动的底层管道。
流量入口的争夺
协议和基础设施是军备,但真正的战场在应用层。谁能让用户习惯在 AI 平台上完成购物,谁就握住了未来商业的咽喉。
ChatGPT 的即时结账是一个里程碑事件。这是 AI 代理支付从概念到现实的第一枪。用户可以在与 ChatGPT 的对话中直接购买 Etsy 上的商品,整个过程无需跳转到商家网站。Stripe 提供支付基础设施,OpenAI 提供流量入口,两者的结合创造了一个全新的购物体验。
这个功能很快会扩展到 Shopify 的商家,Glossier、Vuori、Spanx、SKIMS 等品牌已经准备接入。Sam Altman 说,这是 AI Commerce 的起点。
Google 也在加快动作。它宣布将在未来几个月扩展 AI Mode 的购物界面,加入价格跟踪和直接购买功能。用户能在 AI Mode 中浏览、比较、下单,交易最终通过 Google Pay 完成。
Perplexity 同样不甘落后。这家 AI 搜索引擎推出「Buy with Pro」功能,与 PayPal 合作,让用户可以在聊天界面中直接结账。它还集成了 Firmly.ai,一个让商家轻松接入的平台后台。
BCG 在 10 月 6 日发布的报告中披露了一组关键数据。2025 年 7 月,来自 GenAI 浏览器和聊天服务的美国零售网站流量同比增长了 4700%。这些用户的行为也与传统访客不同,他们在网站上花费的时间多 32%,浏览的页面多 10%,跳出率低 27%。
更关键的是,他们抵达网站时,往往已经处于购买决策的后半程。Adobe 的数据进一步印证了这一点,超过一半的消费者预计将在 2025 年底前使用 AI 助手进行购物。
流量入口正在改写。过去,人们通过搜索引擎或直接访问进入电商网站;现在,AI 平台正成为新的入口。当消费者习惯在 ChatGPT 或 Google AI Mode 里完成购物,零售商的官网可能正逐渐失去意义。
这种变化的影响是深远的。品牌花了数十年建立的直接客户关系,可能被 AI 平台重新接管。消费者的行为数据与交易记录,也将不再属于零售商,而是汇入 AI 的数据库中。
一场关于规则的战争
过去一个月,我们见证了支付巨头在三条战线上的全面出击。
在协议层,Stripe 的 ACP、Google 的 AP2、Mastercard 的 Agent Pay,都在争夺一个核心命题:谁来为 AI 代理制定规则。这些协议界定了 AI 代理如何发起支付、如何授权、如何被问责。掌握了协议,就掌握了 AI Commerce 时代的话语权。
在基础设施层,Visa 的稳定币试点、Stripe 的 Open Issuance、以及围绕 BVNK 的竞购战,则在抢答另一道题:谁能掌控价值流动的管道。稳定币的交易量已超越传统支付网络,它正成为 AI 代理支付的首选工具。谁拥有稳定币基础设施,谁就拥有新时代的清算权与铸币权。
在应用层,ChatGPT 的即时结账、Google 的 AI Mode,则在角逐最后一道关口:谁能成为新的流量入口。当用户开始习惯在 AI 平台上完成购物,零售商的官网和品牌入口,正在被悄悄取代。流量的转移,意味着商业权力的转移。
这些看似分散的动作,实则指向同一个目标:在 AI 代理成为新型消费者的时刻,重新定义商业运行的底层规则。
这是一场关于权力的重组,从人到代理,从品牌到算法,从支付网络到稳定币基础设施。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会带来权力版图的重新绘制,AI 支付也不例外。
而在这场战争里,最值得关注的,或许不是谁能赢,而是谁会被排除在外。
BVNK 的估值在不到一年内翻了三倍,这个信号再清楚不过。市场正在重新定价整个支付生态链。那些还在观望的企业,可能会发现自己已经错过了入场的窗口。
过去一个月发生的事情,并不是变革的起点,而是加速的开始。监管的轮廓已成型,技术的能力已成熟,市场的需求已显现。接下来剩下的,只是执行与竞争。
新的商业秩序正在成形,而那些还没意识到自己位置已被改变的企业,将在这场秩序重建中付出代价。